營養米再生米生產線“三段式”工藝解析
更新時間:2025-10-14 點擊次數:18次
營養米再生米生產線通過“三段式”工藝,將碎米、米糠、雜糧粉等原料重組為形態規整、營養強化的再生米,解決了碎米利用率低、營養單一的問題。其核心工藝分為原料預處理段、擠壓重組段、后處理成型段,各階段環環相扣,共同保障再生米的品質與營養。
原料預處理段是基礎,關鍵在于原料調配與調質,決定再生米的營養基礎與加工適配性。首先將碎米(占比60%-70%)、米糠(10%-15%,需提前脫脂避免氧化)、雜糧粉(如燕麥粉、藜麥粉,15%-20%)按配方混合,通過臥式混合機攪拌15-20分鐘,確保成分均勻;隨后加入30%-35%的純凈水,在調質罐中恒溫(35-40℃)調質20-30分鐘,使原料水分均勻且達到“手捏成團、輕揉即散”狀態,避免后續擠壓時出現原料結塊或松散問題。營養米再生米生產線通過精準控制調質水分,使原料成型率提升至95%以上,減少了廢料產生。此階段還需通過磁選機去除金屬雜質,研磨機將混合原料粉碎至80-100目細度,保障后續擠壓順暢。
擠壓重組段是核心,通過高溫高壓實現原料糊化與形態初步成型,決定再生米的結構與口感。預處理后的原料送入雙螺桿擠壓機,機筒分三段控溫:喂料段50-60℃(軟化原料)、壓縮段100-120℃(初步糊化)、成型段130-150℃(糊化,淀粉糊化度需達85%以上);螺桿轉速控制在180-220r/min,通過高壓將糊化原料從仿米粒形狀的模具擠出,形成直徑2.5-3mm、長度6-8mm的米狀坯體。此階段需精準控制溫度與壓力:溫度過低易導致糊化不充分,再生米口感生硬;壓力不足(低于3MPa)則坯體形態松散易斷。某工廠通過優化擠壓參數,使再生米復水時間縮短至15分鐘,接近天然大米口感。
后處理成型段是保障,通過干燥、冷卻與拋光,提升再生米的穩定性與商品性。首先將米狀坯體送入多層帶式干燥機,分兩段干燥:第一段60-70℃(快速脫水,水分從35%降至18%)、第二段45-55℃(緩慢烘干,水分降至12%-14%),總干燥時間40-50分鐘,避免高溫快速干燥導致坯體開裂;隨后進入冷卻機,通過冷風(20-25℃)快速降溫至室溫,防止余熱導致水分反滲;最后經拋光機(添加0.5%-1%的食用級石蠟或改性淀粉)拋光,使再生米表面光滑亮澤,提升外觀與耐儲存性。此階段需嚴格控制最終水分:水分過高易發霉,過低則易碎。營養米再生米生產線通過后處理優化,使再生米碎米率控制在3%以下,保質期延長至6個月。
“三段式”工藝通過各階段的精準控制,實現了碎米等原料的高效利用與營養升級。相較于傳統大米加工,該工藝可靈活調整配方,生產出高纖維、富維生素的營養再生米,滿足健康飲食需求,同時原料利用率提升至90%以上,具有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。
上一篇 : 沒有了 下一篇 : 一條完整的素肉食品生產線主要有哪些設備組成